新聞動態 / news
不同年齡和生理狀態下的鈣質需求
2014-08-18 瀏覽次數:1758
鈣是人體內含量zui豐富的無機元素之一,約占人體重的1.5%~2.0%,其中99%存在骨骼和牙齒,僅0.9%分布在細胞內和軟組織,0.1%分布在細胞外液。鈣對全身各系統都具有重要作用。因此,在各種生理狀態下,保持機體鈣攝入量充足對維護健康都有重要意義。
我國人群鈣攝入量普遍低下
我國第三次營養調查結果顯示,我國不同年齡和不同職業人群的鈣攝入量普遍低下,平均每人每天鈣攝入量僅400 mg,不足營養學會推薦量的50%。其中在農村為378 mg/d,在城市為458 mg/d。兒童和青少年缺鈣的現象更為嚴重:70%~80%鈣攝入量不足推薦量的50%;*達到推薦量者只占該人群的3%~4%。
還需要指出的是,我國居民的膳食組成特點是以植物來源的食物為主,含鈣量少;乳及乳制品所占的比例甚少,其他含鈣量豐富的食物也不多,并且鈣磷比值嚴重倒置,不利于鈣的吸收利用
因此,我國居民的鈣營養狀況不容樂觀,應盡快采取措施改善人群的鈣營養狀況,預防鈣缺乏癥的發生。
我國人群缺鈣的主要原因
膳食鈣含量低及鈣吸收率較低(吸收率為20%~60%)。補鈣的*食物來源是乳制品,不僅含鈣量高(80~120 mg/100 g),且鈣吸收率也較高(約40%左右)。然而,2002年全國營養調查顯示,我國居民乳制品的攝入量僅為26.3 ml/d。此外還應考慮到乳糖酶缺乏的因素。有研究報告,北京、蘇州和廣州的乳糖不耐受者分別為56.2%、86.7%和95.5%,這直接影響人們從乳制品中攝入和吸收鈣。
傳統膳食以糧谷類為主食,糧谷中的植酸和一些蔬菜(如菠菜、莧菜、竹筍等)中的草酸含量較高,影響食物鈣在胃腸道的吸收。
促進鈣吸收的成分較少。多曬太陽有助于維生素D在體內合成,促進小腸對鈣、磷的吸收及鈣在骨骼的沉積。在北方地區,尤其是高緯度地區,冬天比較漫長,容易造成維生素D缺乏。
不良飲食習慣的影響。目前的調查顯示,青少年階段開始吸煙可影響*骨峰值的獲得,增加老年期發生骨質疏松癥和骨折的危險。此外,過量飲酒(酒精量高于30 g/L)可增加骨丟失。過量飲用咖啡、碳酸飲料等也是導致骨丟失的膳食危險因素。
攝入磷水平高。高磷攝入可導致中等程度的繼發性甲狀旁腺功能亢進。
高鈉攝入可促進尿鈣排泄,從而導致骨丟失。
由于鈣的吸收、利用和排泄受多種因素影響,機體對膳食鈣攝入量的變化有精細靈敏的鈣代謝調控系統,加之骨骼可作為鈣的強大儲備,至今尚無評價人體鈣營養狀況特異性強、靈敏度高、便于實際應用的方法和標準。因此,不同國家制訂的每日膳食鈣供給量標準差別很大,以上表格中數據為中國營養學會推薦的鈣適宜攝入量(AI)。
不同年齡和生理狀況下對鈣需求不同
1.嬰兒期
一般認為4個月以內嬰兒,每天母乳所提供的鈣質可*嬰兒的生理需要。目前未見任何母乳喂養導致嬰兒缺鈣的報告。根據我國的平均母乳喂養量推算,4個月以內嬰兒每日鈣質攝入量可達225 mg。目前,對6個月內嬰兒的鈣質適宜攝入量(AI)值確定為300 mg/d(表1)。
對于以牛奶為主的配方膳食喂養嬰兒,建議增加鈣質攝入,因為與母乳相比,牛奶中鈣磷比值較高,磷的攝入量增加,妨礙鈣吸收,可降低血清鈣。故AI值調整為400 mg/d(表1)。
2. 兒童青少年骨骼快速發育期
兒童時期需要鈣主要用于骨骼的生長和礦化。現有的研究已證實骨量累積的90%發生在20歲前,10%發生在20~30歲(即骨峰值期)。之后,骨量每年下降總量的0.7%。
從兒童期起保證足量鈣質攝入和規律運動,有利于獲得理想的骨峰值,對預防和延緩骨質疏松癥十分重要。目前對兒童、青少年依年齡不同推薦AI值從600~1200 mg/d不等(表1)。
3.妊娠和哺乳期
妊娠婦女體內的鈣對胎兒的骨骼和牙齒形成與發育至關重要。妊娠初期,胚胎鈣質沉積少,之后鈣濃度逐漸升高,至出生前,體鈣總量約為體重的1%。在妊娠后期,母體鈣向胎兒轉運的數量明顯增加,使母體每月將丟失30 g鈣,超過非妊娠期的40%~50%。妊娠晚期胎兒每日儲存240~300 mg鈣。新生兒體內含有約含20~30 g鈣質,均在妊娠晚期由母體轉移到胎兒體內。故妊娠期女性鈣質需要量明顯增加,推薦AI值為1000~1200 mg/d(表2)。
在哺乳期,母乳的鈣含量較穩定,國內調查顯示母乳的含鈣量平均為175~330 mg/L,以哺乳婦女每日平均泌乳750 ml計算,每日母乳中鈣含量zui高達250 mg。膳食鈣攝入不足不會影響乳汁的分泌量,但母體骨胳中的鈣將被動用,以維持乳汁中鈣含量的恒定,使母體的鈣貯存將減少。故哺乳婦女應增加鈣的攝入,推薦AI值為1200 mg/d(表2)。
4.絕經后和老年期
絕經期卵巢合成和分泌雌激素明顯減少,骨吸收增加,骨量降低,骨礦鹽和骨基質都減少,骨微結構漸破壞。
絕經期和絕經后婦女的腸鈣吸收隨年齡增加而緩慢下降,70歲時較青年時期減少近50%,主要原因是攝入量和皮膚合成維生素D 均減少、腎臟1α羥化酶的活性降低以及腸道1,25(OH)2D的受體數量減少和親和力降低等造成體內維生素D水平下降所致。
女性停經后骨丟失加速,絕經期后女性骨折危險是男性的3倍。故絕經后和老年女性應重視鈣的充足攝入,推薦AI值為1000 mg/d
產品搜索
產品分類
聯系我們
電話/傳真:13366128764
手機:13391706382
地址:北京市海淀區廂黃旗2號樓1層4-179室