技術文章 / article
胃癌預防不能只關注幽門螺桿菌感染
2020-09-01 瀏覽次數:1302
胃癌仍是我國常見的惡性腫瘤之一。幽門螺桿菌(Hp)感染是腸型胃癌的主要致病因素,*Hp可降低胃癌發生風險。*Hp作為胃癌一級預防策略已被提出。但是從整體而言,Hp感染者中僅不足1%的患者會罹患胃癌,而環境因素和遺傳因素也在胃癌致病中發揮重要作用。究竟應該普遍篩查Hp感染并對陽性者全面開展*治療,還是根據當地條件,在評估可行性、療效和不良反應后實施Hp篩查與*治療尚有爭議。
胃癌是常見的消化道腫瘤之一,嚴重威脅人類的生命健康,在我國,胃癌的新發病例和死亡病例居高不下,導致胃癌發生的因素有哪些?如何有效進行胃癌的預防?
胃癌在中國總體發病率仍然偏高,相關因素有地域因素、家族遺傳背景以及*的Hp感染。另外,有些區域的發病率高,還與當地飲食習慣相關。胃癌的發生過程很復雜,簡單來說就是胃黏膜上皮細胞黏膜屏障不斷受到損傷,并且在修復過程中出現問題。所以,胃癌預防不僅要關注造成損傷的因素,還要關注可能影響胃黏膜修復的因素。總之,胃癌的發生發展是多因素共同造成的,而預防手段也不能只關注一種因素的控制。
基于胃癌風險因素,我們應該在哪些人群中開展胃癌的篩查?您在實際工作中如何管理Hp陽性的患者?
確定哪些人群需要篩查,應該權衡篩查的性價比。我們要考慮到我國人口基數大,感染人群比例高,而醫療資源相對較為有限,目前廣泛開展一般人群的胃癌篩查成本效益比還是比較低的,而且可能引發廣泛的不必要的恐慌情緒。因此,當下仍然建議對胃癌高危人群優先開展篩查,包括有家族遺傳背景、胃癌高發地區人群。
關于醫院對于Hp感染者的管理,我認為不同的醫生、不同的醫院可能采取的態度和策略都不一樣。我個人的觀點,我國Hp的感染率在50%左右甚至更高,而胃癌的發病率僅有10萬分之幾,而且從Hp感染引發淺表性胃炎到終進展為胃癌是一個長達數十年的過程,并且正如我提到的,胃癌也是一個多因素共同影響的結果,因此大多數Hp感染者沒有必要對胃癌感到過度恐慌。但對于伴有其他胃癌高危因素的Hp感染者,比如有家族遺傳背景或已經出現一些癌前病變,*Hp是必要的。在胃癌高發地區也可以放寬*Hp的指征,從而更好地進行胃癌的預防。
胃癌的預防不僅要控制Hp感染,也要考慮其他致癌因素,在日常生活中予以避免,比如飲酒、腌制食品、高鹽食物以及一些不良生活習慣等等。
胃癌預防整體策略應該從整個群體角度來考慮性價比,而針對個體而言,則需要具體情況具體分析,取決于消化科醫生的態度。有些醫生可能對患者的臨床管理比較松一些,有些醫生可能緊一些,其實都是可以的,要結合醫生個人的臨床經驗和患者的個人情況進行。但是目前對高危人群的態度是比較一致。
您認為該如何合理進行Hp篩查以有效降低我國的胃癌發病率?
Hp和許多胃部不適癥狀實際上無實質關聯。很多胃癌患者在確診前并沒有出現相關癥狀,相反,許多因為胃部癥狀每年都做胃鏡的Hp感染者,卻不一定發生胃癌。因此,我認為,針對尚未出現高危癌前病變的Hp感染者,需要結合其家族遺傳背景,胃黏膜慢性損傷程度,甚至其他一些合并疾病來判斷是否要進行Hp*。對于沒有高危因素的Hp感染者頻繁進行胃鏡檢查不僅感染者自身要忍受檢查過程的不適,對于整個社會來說也是一種醫療資源的浪費。
胃癌預防需要一種比較明智的態度和做法,不要一談到Hp,馬上就聯想到胃癌。從群體預防的角度,從國家政策的角度,要進行高危、低危的胃癌風險分層,進行針對性的處理。
從醫生角度來考慮,當面對一例具體患者,要結合患者自身特點個性化處理,就診的目的是為了為患者減輕負擔,而不是讓患者杯弓蛇影、草木皆兵。
總之,我認為,Hp篩查還是要從高危人群入手,就我國目前的國情現狀來看,這種篩查才是具成本效益比的。
產品搜索
產品分類
聯系我們
電話/傳真:13366128764
手機:13391706382
地址:北京市海淀區廂黃旗2號樓1層4-179室