技術文章 / article
維生素D的作用不可低估
2017-12-11 瀏覽次數:2160
維生素D是指維生素D2(或麥角骨化醇)和維生素D3(或膽骨化醇)的通稱。皮膚暴露在日光紫外線下時, 人體可自然產生維生素D3。維生素D3和維生素D2也可通過食物膳食補充攝入。 維生素D3主要在肝臟中代謝為25-羥基維生素D3(25OH D3),是維生素D在體內循環的主要形式。25羥基維生素D3是其他維生素D代謝物的前體,具有一定的生物活性。
而主要的活性物是1,25-二羥基維生素 D3,在腎臟(或胎盤)內,由25-羥基維生素D3羥基化生成。25-羥基維生素D有促進腸道鈣、磷的吸收以 及骨吸收和礦化作用。并在其他組織器官(胎盤,腎臟,乳腺等)和內分泌腺(甲狀旁腺,β 細胞等)中負責鈣轉運。 維生素D2的代謝過程與D3相似,共同維持個體的維生素D狀態。在診斷維生素D缺乏、不足或中毒時, 測量這兩種25-羥基維生素D形式是非常重要的。維生素D缺乏可能導致佝僂病,骨軟化癥,老年性骨質疏松癥,癌癥及妊娠反應。檢測25-羥基維生素D的兩種形式,可以確認血鈣濃度是否異常。維生素D中毒可引起腎臟和組織損傷。
維生素D與哺乳期
沒有補充維生素D的母乳喂養嬰幼兒可能存在維生素D缺乏的風險,尤其母乳喂養超過1年的嬰幼兒。此研究于2016年2月18日在線發表在American Journal of Public Health上。
據研究人員稱,這項研究是著眼于哺乳與維生素D水平之間的研究。這項研究包括了出生后1年內以及母乳喂養與輔食相結合喂養的兒童。研究結果表明,維生素D補充應貫穿整個哺乳期。
維生素D與精神病消極和抑郁癥狀
挪威一項研究表明,血清25羥基維生素D[S-25(OH)D]低水平與精神病消極和抑郁癥狀增多具有顯著相關性。論文2016年8月29在線發表于《精神分裂癥研究》(Schizophr Res)。
結果顯示,低S-25(OH)D與陰性癥狀和抑郁具有顯著相關性。CRP與S-25(OH)D和陰性癥狀具有相關性,但并不能作為介質。S-25(OH)D與炎癥標志物sTNF-R1、IL-Ra和OPG之間無顯著相關性。
一項由Dana-Farber癌癥研究所研究人員開展的一項多機構的維生素D隨機、單盲治療癌癥患者臨床試驗發現,高劑量微生物或可減緩轉移性結直腸癌患者的疾病進展,相關研究結果發表在6月2-6日在美國芝加哥舉行的第53屆美國臨床腫瘤學會年會(ASCO)上。
Dana-Farber胃腸道腫瘤學研究中心的主任Kimme Ng博士表示:“直至開展了這一研究才發現維生素D與轉移性結直腸癌之間的關系”。 Ng博士將在ASCO會議上介紹SUNSHINE研究的早期成果。與此同時,患者可以與醫生溝通檢測其血液中維生素D的含量,并考慮服用補充劑維持血液中的劑量。
風濕免疫疾病患者多存在較低水平的維生素D。一項強直性脊柱炎薈萃分析顯示患者25(OH)D水平,1,25(OH)2D水平顯著低于對照組。一項骨關節炎的薈萃分析顯示,多項相關分析都得出患者有較低的維生素D水平,同時維生素D水平可能與疾病進展相關。
多種風濕免疫性疾病普遍存在維生素D水平較低的情況,而且研究顯示部分疾病的炎癥、活動及進展與維生素D相關。骨化三醇是維生素D經過體內肝臟腎臟激活的zui高活性維生素D,是一種激素。在體內有多種靶器官,有著非經典及經典生理作用。
根據新的研究,維生素D可降低女性患老年癡呆癥的風險。研究者從兩項新研究發現,與攝入足夠維生素D的婦女相比,沒有攝入足夠維生素D的婦女在患認知障礙和智力下降方面的風險更大。
*項研究是由阿波里斯市一所醫學中心的Slinin領導,研究發現維生素D攝入量低的女性在認知能力下降方面的風險更大。
法國昂熱大學附屬醫院的Annweller博士帶領了第二項研究,研究觀察了來自流行病學的骨質疏松癥的圖盧茲序列。Annweiler和他的團隊發現,與沒有患神經疾病的婦女相比,患有阿茨海默氏癥的婦女維生素D攝入量低。這兩項研究均發表在《老年病學》學報上。
越來越多的證據表明,缺乏維生素D可能對身體極其有害。據認為,心臟病、肺病、癌癥、糖尿病、高血壓、精神分裂癥和多發性硬化等疾病形成都與缺乏維生素D密切相關。
綜上所述,檢測維生素D是非常有必要的,建議臨床把25羥基維生素D檢查當做必檢項目。
產品搜索
產品分類
聯系我們
電話/傳真:13366128764
手機:13391706382
地址:北京市海淀區廂黃旗2號樓1層4-179室